
在古代的科举考试中宏源证券,常常会出现“一文定终身”的现象。虽然古代考试内容涉及了诗词歌赋、四书五经和诸子百家的知识,但所有考题都属于“文综”这一范畴。进入近代后,随着我国各大高校模仿西方教育,数学、地理、物理等学科逐渐增多,虽然大部分高校自主命题,但科目数量确实增多了。这也导致了许多考生出现了“偏科”的问题。
尽管很多考生偏科,但学校往往不拘一格选拔人才。例如,罗家伦数学考了0分,但凭一篇优秀的文章被北大录取;钱伟长英语0分,理科成绩也不高,但五所大学争相录取他。很多偏科考生因此得到了录取机会。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,数学交了白卷,作文只写了三句话的人,竟然也能进入名校。这位名人就是我们熟知的诗人臧克家。他的那句著名诗句“有的人活着,他已经死了;有的人死了,他还活着”,相信大家一定印象深刻。
臧克家出生于1905年,来自山东潍坊的一个没落地主家庭。8岁时母亲去世,父亲又得了重病,需要长期治疗。由于家庭经济状况日益困难,臧克家的学业也因此受到了影响,他直到12岁才开始上小学,17岁才小学毕业。
展开剩余73%虽然入学较晚,但臧克家家族的文化底蕴深厚。曾祖父是进士,爷爷曾是光绪年间的举人宏源证券,父亲也毕业于政法学堂(山东大学的前身)。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,臧克家从小就接触到了丰富的文化,能背诵60多首古文,比如《过秦论》和《滕王阁序》等大篇章。
1923年,18岁的臧克家考入了山东省立第一师范,并认真学习了几年。由于那时正逢战乱,他没有机会继续深造。看着国家的局势不断恶化,臧克家决定投笔从戎,考入了黄埔军校,成为一名抗日战士,参加了北伐战争和其他抗日活动,还因此多次遭到反动派的追杀,几度逃亡至东北。
转眼到了1930年,25岁的臧克家得知国立青岛大学招生宏源证券,便报了名。虽然多年来未曾继续学业,而且平时只接触文学古籍,面对数学卷子,他感到完全无从下手,最终交了白卷。接下来,在国文考试中,他也没有特别努力,只是随手写了三句话,交卷后心里并不抱希望。
令人惊讶的是,臧克家竟然收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。这其中的关键,正是他那三句话。这几句话打动了当时的阅卷老师,并引起了校长闻一多的注意。当闻一多看到这几句文字后,激动地拍桌子称赞:“寥寥几句,竟能直击人心,这是不可多得的新文化诗人!”
这三句话是这样的:“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,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,谁便沉入无底的苦海。”这简短的三句话深刻揭示了人生和人性的关系,表达了对虚幻名利的批判。短短几句,却有着深远的寓意,映射出金钱、地位和名声等虚无缥缈的追求,谁若盲目追随这些幻光,就会陷入无尽的苦海。
正因为闻一多的慧眼识人,臧克家得以进入大学,后来他在新诗创作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。进入大学后,臧克家如海绵般吸收新文化知识,在闻一多和王统照的指导下,他的诗歌创作迎来了爆发,发表了大量诗歌作品。
1933年,他的第一部诗集《烙印》出版,1934年,他又凭借诗集《罪恶的黑手》崭露头角。抗日战争期间,臧克家奔赴前线,参与抗日宣传,创作了许多歌颂军民爱国精神和英勇抗日的诗篇。
臧克家的诗歌犹如匕首宏源证券,锐利地剖析社会腐朽,关心百姓疾苦,他也因此成为中国现实主义新诗的开山祖师之一。他的成功,离不开伯乐闻一多的发现,这也成为了千里马与伯乐相遇,最终成就美谈的经典例子。
发布于:天津市金斧子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